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早晚天凉如何保健

2019-08-16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夏秋之际,如何做好身体的保健工作呢?

    “天凉好个秋”。每年立秋都是一个关键的时期,立秋时节的各地气温仍然比较高,但是早晚的气温开始慢慢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人体会出现秋乏的症状。夏秋之际,如何做好身体的保健工作呢?

  方法/步骤
  一、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三、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四、适度饮水

    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引起不适,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养阴益气是关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

  一天中喝水最有利于健康的时间是早上,人体在每晚水分约流失450毫升,早晨起床后会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的状态。在尚未进食之前,空腹喝下一杯晾温的白开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能使血液得到迅速稀释,改善夜间脱水。

  五、注意通风

  室内注意通风透气。刚进入秋天,尤其是雨季的时候,天气会有些潮湿。阳光晴好的日子,多晾晒衣物和被褥。

  天气转凉,夜里温度低。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是关闭门窗。可以在睡前的半个小时,提前开窗通风。

  六、保持睡眠

  进入秋天后,人会变得比较疲乏,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晚上10点至凌晨4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入睡不能超过11点,最好不要熬夜。尤其是女性朋友,季节交替的时候,皮肤容易变得敏感。熬夜会让皮肤变得更糟,人也会很疲惫。

  注意事项:

  春天和秋天,是气温浮动较大的季节,所以也有二八月乱穿衣的现象。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即使天气预报上显示白天温度仍不是很凉快,但早晚下班的人仍需带上一件薄衫及时御凉。

  本文作者/七七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赵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