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独到的肖氏刃针:中医非药物疗法,有效疏通人体“水通道”!

2023-06-27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什么是“寒”、“湿”?会造成人体的哪些症状?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肖氏刃针创始人肖丹为我们作一介绍。

  上海又到了“黄梅”季节,这段时间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潮湿,浑身都会难受、不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今天我们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肖氏刃针创始人肖丹作一介绍。

  一、什么是“寒”、“湿”?会造成人体的哪些症状?简单的说,“寒气重,怕冷。湿气重,水肿。”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湿气凝炼 则成痰,痰为百病之源。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病,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瘀堵经络。

  经络被瘀堵的表现是,皮 肉 筋 僵硬酸痛、体型变形、体质虚弱,易生病,易反复感染病毒,各方面功能下降等。

  中医学家认为:“中医无绝症,只是瘀和堵” 。“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比如,脾胃虚弱的人,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再遇到空气湿度大或者阴雨绵绵或者寒冷天气或者饮食生冷等,外邪寒湿入侵人体,阻遏经脉,困扰脏腑,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机体更易被湿所困。

  二、体内有寒湿的表现?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 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 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湿。

  ● 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 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湿。

  ●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湿。

  ● 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湿。

  ● 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湿。

  ● 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湿。

  ● 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湿。

  ● 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湿。

  ● 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湿。

  ● 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湿。

  ●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

  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三、寒湿隐藏于哪里?

  寒湿邪如果不排出,对身体影响极大,想排出寒湿,首先得知道它们隐藏于哪里:

  01、背后寒湿,积存于膀胱经  后背变厚,发凉,怕冷,僵硬酸痛等。

  身体背后的寒湿,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不断的累积而成。

  02、头顶寒湿,直堆头顶  头皮疼痛,发凉,怕冷等。

  头顶的寒湿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柔韧弹性的感觉。

  但是寒湿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糊糊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软塌塌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湿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或者后脑勺的堆堆肉,可能会被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湿以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03、正面寒湿,堆积于肺经和胃经中  各种脏腑经络疾病。

  我们正面的寒湿,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他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分别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引发我们常说的感冒、受风寒。正面的寒湿,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 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湿的部位。

  严重的胃经寒湿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人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湿所造成的。

  故,元•朱丹溪“百病皆由痰作祟”。《内经》“治痿独取阳明”,强调阳明胃经在治疗痿病方面的重要作用。《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04、侧面寒湿,存积在胆经

  侧面的寒湿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湿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

  这个部位的寒湿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湿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湿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湿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湿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 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就是胆经的寒湿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

  养生方面,经常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促使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四、中医治疗方面:中医非药物疗法

  排除体内寒湿的途径与方法:

  扎针,疏通人体“水管道”:经络。

  肖氏刃针手法,扎针,疏通经络穴位,促进体内寒气湿气的排泄。促进排除体内病毒等中医认为的“寒毒湿毒邪气”瘀血黑血、微血栓及代谢废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敌人”。

  扶正气、祛邪气,去瘀血、生新血,平衡气血、阴阳。

  “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黄帝内经》

  寒湿邪,通过中医针刺方法,由经络排出。

  扁弧刃针,中医非药物疗法。扎针疏通经络,排寒气湿气,治病与体质调理。

  “经络相当于身体脏腑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水管道排污系统。”

  “如果经络这个水管道排污系统,不通畅的话,则水湿停留在水管道内部,发黑发臭,甚至水湿乱窜。如果经络这个水管道,通畅的话,则寒气湿气等循环流动畅通参与身体代谢活动,被消耗排泄掉。”

  按体内排除寒湿的途径,可分为:

  身体背后经络寒湿排出、身体前面经络寒湿的排出、肺寒湿的排出三大类。

  例如,身体背后的经络主要是膀胱经,由于膀胱经所在的背部面积很大,而且在人体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许多人都有大量寒湿存在这个部位。

  五、扁弧刃针治疗的原理:

  1、《黄帝内经》云:经络能决生死,治百病。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筋出槽,骨错缝,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研究表明,针刺穴位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出如5-羟色胺、内啡肽、强啡肽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加速致炎致痛物质的清除,产生镇痛消炎效应。疏通经络瘀堵,活血行气止痛,排除恶血,去瘀生新。

  2、针刺能减压以解除人体高张力状态引起的疼痛。调整异常的人体力学状态使之恢复动态平衡。

  3、针刺能从表皮到深层次的松解放松僵硬的肌肉筋膜,促进软组织损伤自愈。

  4、针刺能激活人体筋膜中未分化的干细胞分化修复病变部位,提高人体自愈功能。

  5、针刺能激活人体部分已经休眠的脊柱内脏神经细胞,进入修复病变部位的“工作”状态。

  扁弧刃针治疗:

  譬如,经络学“痛,则不通”原理,“老肉翻新”“扎针耕田”原理。

  扁弧刃针治疗:

  1、“疏通瘀堵不通”原理:

  通过扁弧刃针的针刺,扎针疏通制约健康的堵点、痛点、开关,活血化瘀,刺激经络穴位,促进人体自身修复。

  2、“老肉翻新”“扎针耕田”原理,“去瘀生新”原理:

  我们身体上的“肉”,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在老化,通过每周一次的扎针“耕田,”“老肉翻新”,把老化的肉“往回来拉一拉”,把老化的肉逐渐年轻化。

  通过经常扎针疏通经络穴位,“老化的肉,逐渐翻新;硬化的肉,逐渐翻新;变形的肉,逐渐翻新”,就像大自然耕田的原理硬土翻软,逐渐恢复患处的皮、肌肉、筋骨的正常状态和正常功能。

  3、经络学,“痛,则不通”原理:

  凡是疼痛、不适、病变的部位,则说明此处 不通。用扎针的方法扎通,达到“通,则不痛”目的。

  把解除疑难病症的解题方法,化繁为简: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病万变,法万变,万变不离其宗。

  经络学“痛,则不通”原理,“不好的地方、生病的地方,就是不通的地方,用针把它扎通,逐渐就好了”。“通,则不痛”。

  六、关于---长新冠:

  “寒湿热等邪气”致病,从“进口和出口”的角度,“防护与排泄”的角度,扎刃针,疏通经络穴位,帮助加快排泄病毒,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增强机体功能,扶正气、祛邪气,去瘀血、生新血。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肖氏刃针手法治疗的特点:

  1、通常7天治疗一次,用1根针治病,每个治疗点从进针到出针1秒钟。

  2、不吃药,不需要麻醉,直达病灶松解粘连,没有副作用,绿色安全。

  3、疗效快,立竿见影,大多数疼痛类疾病治疗完毕就能明显缓解。真正意义的“短频快”。

  4、《黄帝内经》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针刺,既能针刺治病,亦能针刺保健,旨在深层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阴阳,扶正祛邪,最大程度的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人体自愈力,平衡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淋巴液循环。

  专家简介:

  肖丹

  副主任中医师,扁弧刃针创始人,肖氏刃针手法创始人,中医世家,无锡太湖学院副教授,无锡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特约高级讲师,无锡市总工会特约讲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扁弧刃针,在锡首创刃针特色门诊,扁弧刃针、祖传特色针法、整脊正骨、经络刺血、穴位自血疗法、松筋针法等。

  擅长治疗疼痛类、神经类、筋膜炎、脊柱类、肌肉类、筋骨关节、颈肩腰腿病、经络不通病症等疑难杂症、内科病调理、体质调理;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脊柱相关内脏疾病,功能性心脏病,筋膜炎,筋伤,肌肉疼痛,骨关节疼痛,神经痛,颈肩痛,腰腿痛,富贵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风,头痛,失眠,脑供血不足,过敏性鼻炎,咽炎,腺样体肥大,中风后遗症,偏瘫,肌肉神经萎缩,肌肉僵硬症,湿疹,荨麻疹,牛皮癣,尿失禁,体寒,胃寒,宫寒,月经紊乱,内分泌失调,亚健康疲劳综合症,免疫力低下症,内科病体质调理,经络病等,尤其对疼痛类疾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理想远期疗效。

  本文作者/蒲    欣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