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拔上一罐,病去一半?

2025-02-0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世界医疗网

核心提示:拔火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物理疗法,在缓解某些症状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然而,我们不能盲目推崇其疗效,更不能将其视为治疗所有疾病的万能钥匙。

  刚刚退休的李老师,是一位养生迷,对中医疗法情有独钟。某日,他不慎感冒,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直奔家附近的养生馆,选择了拔火罐疗法。他的背上很快布满了黑紫色的印子,他坚信这是体内毒素排出的标志。拔罐后,尽管一身黏腻,他还是坚持洗了澡。然而,第二天他的感冒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这让李老师不禁疑惑:难道自己信赖的自然疗法出了问题?

  拔火罐能治病?

  “拔上一罐,病去一半”,这句俗话虽然略显夸张,但确实体现了拔罐在中医传统中的地位。拔罐作为一种物理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研究表明,拔罐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加速疾病恢复。中医专家也指出,拔罐对于缓解肌肉酸痛,尤其是运动劳损所致的不适,效果显著。拔罐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身体的不适感。此外,拔罐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因实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等症状,有助于平衡身体内环境。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拔罐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效果并不绝对。对于虚火旺盛的患者,拔罐的缓解作用有限。因此,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拔罐来治疗疾病,而应先明确症状的诱因。

  瘀血与毒素的真相

  拔火罐的原理是利用罐内真空状态吸附在皮肤表面,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些瘀血其实是血管被动扩张导致的血液聚集,并非所谓的毒素。身体的排毒主要依赖于肝肾,与拔罐无直接关系。罐印颜色的深浅与留罐时间、皮肤脆弱程度、医生操作熟练度等因素有关,而非毒素多少。

  拔罐后皮肤上起水泡,并非体内湿气太重,而是皮肤烫伤的表现,属于二度烧伤。因此,在拔罐过程中,如出现皮肤过热、疼痛症状,应及时终止拔罐。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1. 适宜人群:拔火罐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传染病患者以及过于瘦弱的人不宜拔罐。

  2. 避免立即洗澡:拔罐后毛孔张开,容易让寒气入侵。因此,拔完罐后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切勿立即洗澡。

  3. 选择合适部位:一般建议拔罐的位置选择在后背,头部由于有许多重要的组织和血管,不建议进行拔罐。

  本文供稿/晓    琳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谢曼丽

  文中图片均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