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望人类的历史,国内外不少民族都曾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传承至今并已引起世人瞩目的为何唯我中医呢?是因为道高器精。所谓道是指其哲学思想,器是指临床技法。而其他民族或因理念有所偏缺,难引技法趋全而熟;或虽宏博幽微,但对医学的指导性不强,也使技法偏缺薄弱,但祖国医学则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两全其美而长存不灭。
九州洪荒,医学未随人类而天然降生。先民们为求生求安而在采食果草、揉捏肌体和金石所伤后的感性体验,使得神农黄帝开始自觉地尝识本草省悟经络,中医学渐从杂草乱石中走出了由单味草药而复方而针灸等诸多疗法应运而生的天使之道。奠基后在悠远的岁月中又历经无数仁人贤士的身心戮力,呈现出薪火一路的繁荣昌盛:学派林立大家辈出;百家典籍汗牛充栋;药物方剂琳琅满目。种痘和导尿术、自缢和溺水诸急救法皆是中医最早的发明。迨至明清,学术、流派、诊法、治法、药物及科别皆臻成熟。其丰赡周全足令医家在措置新旧万变时进退阔绰而游刃有余。
尽管从今天来看,中医的传统技术已显落后了,但它固有的力量为何依然十分强劲呢?因为其学术的本质特性和决胜之处在于智慧决定技术。而传统大文化正是中医智慧之树的虬根沃土,古代的哲学思想直接孕育了中医学的灵魂和血脉。其整体宏观、天人相应、道法自然、阴阳寄变、形神互倚等精神成了中医的认识论,而“中、和、圆、通、仁”又成了医学实践的方法论。于是,中医学就在它的哺育下日趋成熟强大而庇护着中华民族的千年康泰。
数千年前的这种哲学观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还依然正确有用吗?有人给以否定或怀疑,认为其过于古老而腐朽落后了。其实思想的正确性与时代是毫无关系而不分古今的,关键只看它在实践中的生命力:就是它对实践所需的指导能力是否一直足够;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是否依然肯定。尽管随着天地人的变化,病种及其表现形式与医学观也都会因此而发生相应变化,但各自的基本规律却不会因此而明显逾越历史的既定框架。在此我无意对传统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之论置喙一词,仅以个人的实践与体会来看,国学精华对中医指导的总体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不只是历史的证明,即使在今天乃至未来也依然能得充分验证。因为在这个貌似陈旧的体系中,它依然既可顺应时代而指导实践衍生应变之法,又可容纳新知新术产生后回复理论的归纳提升,这就是可以统纳万变的中医之“宗”。在这个道统里,只要你想对了就基本不愁没有办法。除了西医外科手术的优势病种外,其他疾病中医都能治疗,而且不少甚至更好,这是我广深实践后的理性认知而了无情感偏爱。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源多在于医师的用心和智慧不够而不在学术本身。这种力量源自何处?认识客体的悠久历史和认识主体的聪明智慧。
既然中医如此强大,可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却不能明显感受到呢?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医处于历史的低潮期,其现状远非其固有力量的真实反映。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中医的哲学观也需要修补和创新,但其总体正确的框架不会动摇更不会颠覆。故其变化主要在于识病、治病的角度、视野、技术及方法的更新或转移上。毋庸讳言的是,中医的传统技术确实已经难以与时俱进了,但这并不是危及中医的要害。因为这种落后不是其思想陈腐的体现或证明,只要假以时日,智慧和努力是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武装而得到全面改观的。
我悬壶数十载,对中医虽然由衷地热爱信任和坚定,但对其神奇的满心叹服,也只是近些年来因于道技厚积薄发后的心眼洞开。它那令人神往和陶醉的伟大力量,绝非外行或涉道未深者所能置信和深切体会的。尽管对于今天中医的式微,我心中充满了痛惜,但此生能够忝列杏林而领略其神,则无论如何已是我人生天大意外的天大幸运了。
本文作者/张建明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陈 琦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