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儿科 > 川崎病 >

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014-09-05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 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逆转录病毒、支原体感染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 2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推测感染原的特殊成分,如超抗原(热休克蛋白 65 , HSP65 等)可不经过单核/巨噬细胞,直接通过与 T 细胞抗原受体( TCR ) V 片段结合,激活 CD30 + T 细胞和 CD40 配体表达。在 T 细胞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逆转录病毒、支原体感染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

    2.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推测感染原的特殊成分,如超抗原(热休克蛋白65,HSP65等)可不经过单核/巨噬细胞,直接通过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Vβ片段结合,激活CD30+T细胞和CD40配体表达。在T细胞的诱导下,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和凋亡减少,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E)和细胞因子(IL-1、IL-2、IL-6、TNF-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内皮细胞抗体和细胞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内皮细胞性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等黏附分子,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导致血管壁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