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搜索 > 实验诊断学 > 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与应用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细菌耐药监测

2015-05-18   浏览量:  文章来源: 未知

核心提示:近年来各种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尤其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耐药突变菌株的大量出现,经验用药失败率高,大剂量用药易造成药物中毒。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就是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效力,这已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目的是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避免由于用药不当,产生耐药菌株。国际上最常用的药敏试验指导标准是美国CLSI标准和

近年来各种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尤其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耐药突变菌株的大量出现,经验用药失败率高,大剂量用药易造成药物中毒。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就是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效力,这已成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目的是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避免由于用药不当,产生耐药菌株。国际上最常用的药敏试验指导标准是美国CLSI标准和欧洲的EUCAST标准,我国主要采用美国CLSI标准指导临床药敏试验检测与结果解释。

(一)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预测,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节省费用。

2.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某种属致病菌的药敏结果,可以了解该地区致病菌的耐药现状,提供经验用药依据。

3.掌握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为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提供防治依据,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4.药敏试验还可为新药的研究和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耐药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可延长新药使用寿命。

(二)药敏试验的一般原则


1.对于能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为保证治疗效果,若不能从该菌的种属特征可靠地推知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就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尤其当病原菌是属于对常用抗微生物药物能产生耐药的菌种时,就更需进行药敏试验。若感染是由公认的对某一高效药物敏感的微生物引起,就很少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从同一患者身体相同部位连续分离出相同菌株,为检测它们是否已发展为耐药,应重新进行药敏试验。尤其在第四代头孢菌素治疗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氏菌3~4天后,起初敏感株易发展为中介或耐药。对于同一病人同一采集部位连续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同一细菌,三天以内只需做药敏一次,超过三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药敏,以便及时监测新的耐药表型。

3.自标本中分离出污染菌、或不能确定为致病菌的多种细菌,通常不必进行药敏试验。

(三)体外药敏试验选药原则

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谱,药物的类型不同,其抗菌范围也不同。

2.根据细菌种属  抗菌药物对不同种属的细菌的作用效果不同。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原则上可根据CLSI M100-S20表1和表1A推荐的抗菌药物选择方法。

3.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各不相同,应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的耐药谱,咨询感染科医生、医院药事委员会及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医生,以选择最适于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

4.根据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不同的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各不相同,即使使用完全相同的药物,体内过程也往往有所差别,选择药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如尿液标本测试呋喃妥因和某几种喹诺酮类;脑脊液标本测试美罗培南、氯霉素、头孢咲辛等。

5.所选药物具有代表性  实验室不需要也不可能对每种抗菌药物均进行测试。原则上在各类抗菌药物中选择一种代表性药物,可反映一类药物的耐药特性,选择药物时还应考虑价格因素。

一、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主要方法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等。

(一)纸片扩散法(K-B法)

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二)稀释法

将抗菌药物作不同浓度的稀释后,接种一定浓度的待检菌,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包括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自动化细菌鉴定仪中的药敏系统。

(三)E-test

E-test是一种结合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测定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的定量技术。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无明显细菌生长处的浓度刻度即为受试菌的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