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中国政府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援外医疗队数量大增。1971年——1978年被称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急剧增长阶段”。
从向海外派出第一支医疗队至今,我国援外医疗事业已走过56个春秋。截止2018年,我国先后向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71个国家累计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6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人次。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队员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援外医疗工作,为增进与受援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与受援国的友好合作,构建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救死扶伤传递大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卫生健康状况最为薄弱的非洲是我国医疗援外的“主战场”。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常见病诊疗水平低,传染病多发,失去生命是常事。
例如白内障手术已是成熟技术,可在一些非洲国家,能做这种手术的医生极度缺乏,失明的患者不得不在朦胧甚至黑暗中艰难度日。2014年以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中国眼科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等11个非洲国家共开展15次“光明行”眼科义诊活动,累计实施3969例手术,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2018年5月,中国与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恢复外交关系。2018年12月22日,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选派的10人“光明行”义诊活动医疗专家组到达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开始免费为当地民众开展白内障手术。到2019年1月5日,共在唐加多戈医院完成了146例白内障手术,实现了布基纳法索历史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零”的突破。这次“光明行”活动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有助于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第二批援助布基纳法索医疗队的9名队员也已抵达瓦加杜古。他们分别来自山东省红十字会及山东和内蒙古的7家医院,包括心脏内科、急诊、重症医学、胸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等方面的专家。
医护工作是公认的最危险职业之一,援外医疗更是危险中的危险。炎热的气候,频繁的停水断电,无处不在的致命病毒,手术室外的枪林弹雨……这就是援外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环境。
今年41岁的杨文慧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2018年10月至今,杨文慧赴非洲援外,是中国(内蒙古)第19批援非洲卢旺达医疗队的队长。高筒靴、皮围裙……杨文慧的打扮看似“时髦”,其实背后却隐藏着无奈。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是艾滋病高发区,当地医院没有一次性塑料吸引器管,产妇生产时病床上、地面上满是羊水和血。在这样情况下的每一次接生,都面临着被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所以手术时她们不得不“全副武装”,高筒靴、皮围裙是医生为产妇接生的“标配”。
目前,杨文慧已经成功为近300位卢旺达患者实施了手术,是当地人眼中不折不扣的“上帝的使者”。她说,“参加援非工作也是机缘巧合,当接到援卢旺达通知时,我也曾有过顾虑彷徨,不过从心底里还是觉得这一任务无比光荣,非常愿意接受这一挑战。如今非洲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凡的人生经历,永生难忘,在接下来的援非工作中,我也会矢志不渝地帮助这里的人民。”
医疗援外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再一次向非洲作出承诺: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实施健康卫生行动。中国决定优化升级50个医疗卫生援非项目,开展公共卫生交流和信息合作,为非洲培养更多专科医生,继续派遣并优化援非医疗队……
我国不仅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诊所,赠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也正在为非洲培养大量的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家和管理人员,为受援国留下一支支“不走的医疗队”。
近年来,中国医疗队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救援中。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登陆莫桑比克港口城市贝拉市。到3月29日,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三国总死亡人数达到743人。3月26日,中国医疗救援队就抵达莫桑比克拉梅古地区,展开救助行动。
2017年8月14日清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因强降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导致舒格洛夫山部分山体滑坡。仅3天后,中国医疗救援队就已抵达灾害现场参与救助,是最早赶赴救援的外国医疗队。
2014年,在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之际,我国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卫生援外行动,先后分四批累计向疫区及周边13个国家提供了总价值达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物资和资金。
中国也曾在海啸期间向泰国、印尼和斯里兰卡以及在巴基斯坦和缅甸地震时派出救灾医疗队;向刚果(金)、黎巴嫩派出维和医疗队。此外,内蒙还向蒙古国派出了援外医疗队。
中国医者仁心早已不分时间、地点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精神赢得了全社会赞誉。这种精神也被他们带去世界各地,医者仁心早已不分时间、地点。
2019年3月8日,清远市人民医院几名医务人员结束了考察学习之旅,在返程航班上一名女乘客突发胸闷胸痛,紧急寻找医务人员。
清远市人民医院几名医务人员中的一位医务人员李谦离患者最近,他赶紧冲了过去,看到一名年约40岁的外国女性歪倒在座位上,脸色较差。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有冠心病病史,但一直没有遵医嘱用药。另外一名医务人员程忠才赶到后,从飞机上的急救箱中选取了听诊器和血压计。看着有医生在场,发病女子的情绪也渐渐平稳下来。最后他们判断女子是心绞痛,并进行了给氧治疗。同时,向空乘人员问询确定药箱内备有硝酸甘油片后,将其取出备用。为了防备出现最坏的情况——心肌梗死,应急救援小组还做了预案,随时准备进行心肺复苏。
吸氧后女子症状缓解,李谦留下继续观察。约10分钟后,女子表示自己好了些,李谦初步评估,病情可以稳定了,安全性比较大,没有继续给予硝酸甘油片治疗。下飞机前,女子状态已经较好,可以和同伴自行前往医院。
今年6月14日,在东航从上海浦东机场飞往美国洛杉矶的MU583航班上,有一位外国女乘客受伤了,并且伤势较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董健正好在飞机上,他们被乘务员叫醒,并请求给予帮助。
这位外国女乘客因他人开门时不小心被金属门碰伤了足背,伤口呈L型,流血不止。董健主任马上请机组人员帮忙准备了碘酒、纱布及绷带等。清洁、消毒处理后,又对患者伤口深部进行清创,随后再进行伤口周围的消毒,最后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并给女乘客及其家属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这次空中救治过程顺利、安全,机长及乘务经理都再三对董主任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8月6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诊科副主任杜俊凯医生在坦桑尼亚马尼亚拉湖旅游时,突然发现一位黑人小伙子倒地,浑身抽搐。他立即赶到小伙子身边,发现他意识丧失,抽搐频繁,舌根后缀,呼吸困难,初步判断小伙子为突发癫痫。
杜俊凯立即将患者调整为右侧卧位,避免患者因舌根后缀导致气道阻塞,一边用英语安抚病人,一边向黑人小伙的同伴告知救治注意事项。大约五分钟左右后,患者完全清醒,恢复了意识和肢体活动。随后杜俊凯告知患者应立即就近入院系统诊治。但送院途中患者再次发病,同行人员用杜俊凯的方法再次让患者转危为安。后来有记者采访他救人时的感受,杜俊凯说:不管在国内国外,不管患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是一样的……医师节马上到了,我想自己在异国他乡救治外国患者,也算是献给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编者按: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曾报道过中国医生低收入、高风险的现状。他们总结中国医生从声望和收入方面而言,都无法挤入中国社会“精英阶层”,因此,要求他们拥有与西方医生同样的仁心仁术,可能有些要求过高。但现在看来,这个说法言过其实。中国医生的确承受着高负荷的工作量和高风险的职业危机,但他们的仁爱之心并不缺少。无论是援助其他国家的医疗队,还是援助本国偏远地区的医疗队;无论是深入乡村的赤脚医生,还是据守大城市的医生,他们都为我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卫生健康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他们身上既有中国人共有的勤劳、友善、热情、坚毅品格,也有医者独有的专业、精细、执着的品质。中国医生是一群可爱的人、伟大的人,更是值得被尊敬和被关爱的人。医者仁心不是外界对他们的要求,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信念!
本文作者:蓝龙莲
值班编辑:江映雪
有任何意见、建议、投稿,欢迎 发送到邮件sjyl1901@163.com